谷·新闻|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系列论坛第六场开讲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19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论坛第六场活动开启,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科技部和商务部4部门负责同志,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相关领域的生动实践、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并与网友开展在线交流。
在谈到70年来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时,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萌表示,从“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科学的春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每到历史的关键时刻都作出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形成了从指导思想到战略部署再到重大行动的完整体系,开启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
回望70年前,全国科技人员不超过5万人、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仅600余人,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仅有30多个,几乎没有大型科研仪器设备。
“应该讲,是一个人口大国,科技小国。70年后,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李萌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的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第14位,是前15名里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快速增长,2018年达到19678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19%,位居世界第二。
与此同时,我国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形成全球最完整的学科体系和最大规模的人才体系,全社会研发人员总量达419万人年,居世界第一。科技创新的体系能力日益增强,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体系化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各类重大创新基地协同布局,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创新活动全链条布局。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回顾70年,中国科技发展到今天的主要经验是什么?李萌回应网友提问时说,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探索实践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
“经过70年的努力,我国科技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支撑。”李萌说,科技实力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基础研究的探索能力显著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实现多点突破,涌现出铁基高温超导、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微子振荡等一批世界级重大成果。一批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科学界成为领军人物。
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供给能力不断增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超级计算等战略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超级杂交稻、高速铁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等重点产业的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人工智能、5G、物联网、量子通信等新兴技术领域占据发展先机。
三是民生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能力大幅提高。种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装备等一批科技成果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全国有80多万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一线,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科技支撑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一批治疗癌症、阿尔茨海默症等重大疾病的原研药物相继问世。智慧司法、智慧城市建设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增长新动能不断壮大。2018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77万亿元,而1987年只有7亿元;高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7469亿美元,占全部商品出口总额的33%。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快速成长。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万家,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领军企业。2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69个国家高新区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领头雁”。
五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围绕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和创新主体活力,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0%,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比例提高到不低于50%,为科技人员“松绑减负”,学风作风、科研诚信、科研伦理建设得到进一步重视。
近年来,国家在为科技发展和科研人员营造政策环境方面,有哪些部署和进展?针对机器人小央关注的问题,李萌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政策始终把相信和依靠科研人员,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和企业的创新活力作为重点。这几年,主要推动的改革创新包括进一步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自主权,加大分配激励的力度,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推进减表和解决报销繁琐等7项行动,加强学风作风转变和科研诚信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变化。”李萌说,科技实力进入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新阶段;重要技术领域从全面落后进入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阶段,并跑、领跑的比例不断扩大;人才强、科技强到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路径正在加快形成。
“在巨大的成就面前,我们尤其需要清醒和冷静,与世界顶尖水平相比在很多领域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科学积淀还不厚实,基础研究的原创能力不足,引领科技前沿方向的能力不足,引导全社会资源投入科技创新的能力不足,特别是学风作风建设任务仍然很艰巨。”李萌坦承,我们有决心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科技事业迈向新的高度。(科技日报记者 刘 垠)
文章来源 科技日报 图片来源网络
更多动态
谷·动态|山东利蒙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芳岩一行到济南·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参观交流
谷·新闻|济南·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迈入“自贸区”时代!
谷·动态|山东省冶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倪守生一行到济南·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参观交流
谷·新闻|奔跑吧,瞪羚!见证济南·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优秀入驻企业金孚瑞的发展速度
关于济南·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
济南·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以中关村丰富的创新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汇聚来自中关村、全国、全球的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创新要素,创新创业一体推进,逐渐形成产业链完善合理、区域发展协同的局面,使中关村与合作城市协同创新、共同发展。济南·中关村创新中心依据科技企业与政府合作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在当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指导下,按照一中心、二基地的渐进式推动,通过在合作城市设立创新平台并开展组织一系列品牌产业活动,导入外部优质创新资源,充分与当地的资源禀赋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城市创新发展体系。这一模式已经为合作城市产生了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内生增长动力,完善了区域创新发展生态系统,同时践行了中关村及信息谷的协同发展道路。
多功能会议室
创客咖啡
空间区域展示
贵宾接待室
济南·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坐标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港兴三路北段未来创业广场1号楼
Email:business-jinan@zgcxxg.com
Tel:0531-88167970/13376401095